2023.12.27
27
字号:
小中大在内江二中,有这样一群“最美教师”:他们始终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四个引路人”;他们甘当“铺路石”、做学生的“引路人”;他们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大先生”。
今天,让我们走近王春红老师,共叙她“因材施教启心智 甘为人梯育英才”的师者情怀。
王春红,大学本科,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内江市优秀班主任、内江市优秀学科教师。从教二十余年,曾担任班主任,不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课堂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成绩名列内江市前茅。勤于专研,是英语名师工作室市级科研课题负责人,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有十余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里,听学生对王老师称呼最多的是“春春儿”,但在王老师的课堂里,再调皮的学生也不敢发一句“瘪言”,有学生说,王老师的气场太强大,特别是课堂上那眼神,扫视一眼,全场鸦雀无声。而王老师定义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一堂课是“我的课堂我做主”。 因材施教, 教学的真谛不是教学, 而是对学生的研究。
小吴(化名)在初中最头疼的就是英语,天生有语言障碍的他一看到26个字母就冒冷汗,高中进入王老师班上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悄然变化。现在的小吴英语课上很积极,总是大声地回答问题,也不时记录不懂的问题以便下课向老师或学生请教。他说现在最喜欢上英语课,他觉得王老师讲解的知识很好懂,用来做题最有用,成绩的提高也给了他极大信心。这一切的转变源于王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法。“三五导问”教学模式是上课教师“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巧妙的设问和追问,层层设疑,耐心引导,使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中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和探究中“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先进的教学理念加上老师高超的组织教学能力,自然成为了“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老师”。王老师强大的气场和独特的魅力,加上特有的幽默和不时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课堂既紧张担心又充实快乐,学有所获是最大的快乐。学生笑称,上王老师的课,哈欠还没有打到一半就被自己活生生的“吞”回去了,因为条件反射觉得老师看见了,不敢走神。
教育是一门艺术, 班级管理更是 艺术与责任的完美融合。
王老师管理班级一直的信条是“水至清则无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经风雨才能见彩虹”。平常非上课期间,经常会看到她跟学生一起“疯”,开玩笑,打闹。那种和谐、融洽真的是让人羡慕。但一上课,就是学生口中的既怕又爱,班级管理张弛有度,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想法。记得是高三二模成绩出来的时候,学生考砸了情绪低落,家长担心,学校担心,班主任更担心。有天中午午休时间,王老师接到校长电话,喊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匆匆忙忙跑到学校校长办公室,校长很焦虑的说,今天中午在初中那边的厕所里,有个14班的学生哭得特别厉害,情绪很激动,把去上厕所的老师吓了一大跳,劝说之余马上汇报给学校。王老师听了之后笑了,“校长,对不起啦,其实今天中午那个学生在给我打电话,她说考差了,心里难受,我开导了她,让她在电话里哭一哭,出了厕所擦干眼泪继续学习”。原来在王老师班上,她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心里难受了,不用把心事埋在心里,有需要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互相吐吐槽,互怼一下,甚至大声的哭出来,发泄一下,释放压力,好过放在心里憋着难受,最终得不到释怀而影响自己的下一步学习。在王老师的班里,可以放肆的笑、玩,但一旦上课就要全身心投入。那时王老师休完产假回来,发现好多学生士气低落,没有高三的样子,懒懒散散,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雷厉风行的王老师毅然决然地天天早上6:50带学生在操场跑步,风雨不变,锻炼他们的意志,找回他们的自信,还要求学生边跑边鞭策自己。就这样,学生们状态非常好,考试发挥一次比一次考得好,终于在高考中五科获单科全市第一。
真正的教育 在于你找准“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能力。
小强(化名)本是很聪明的孩子,但从来心思不放在学习上,老师们都知道他头脑灵活,学习有潜力,但每次看到他惨不忍睹的成绩就直摇头,他总是“偷奸耍滑”,耍小聪明,打败了任何一位对他有信心的老师,最后也击垮了自己的信心沉沦下去,由此成了学习上的路人甲。
硬骨头需要猛火烤,以毒攻毒,对于已经不进油盐的小强,王老师下了一剂“猛药”,劈头盖脸地训斥撕下了他最后的伪装,王老师最为惊人的是学生知道她的“看人准”,学生最怕的是她对自己成绩的不好预测,也害怕王老师说自己将来没出息。骨子里要强的小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前程葬送在“耍小聪明”上,痛定思痛的他决定改过自新。然后,王老师耐心地和他分析自己的短处,明确自己的优势,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有着聪明底蕴的他沉下心来主攻学习,成绩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王老师曾说,每一个二中学子都有着卓越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就看老师如何挖掘和挖掘到什么程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王老师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创新,引领学生奋进与拼搏,终将在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图文|王春红 张立洪
编辑|邹馨悦
审核|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