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94
字号:
小中大一百载风雨历程,内江二中这片红色沃土上,爱国主义的火焰从未熄灭,革命精神的血脉始终流淌。
铭记历史之重,奋斗未来之光。学校于2025年9月1日晚上8点,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铭记与奋斗》。2025年9月3日上午10时,内江二中全校6000余名师生共同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这一刻,从初一年级的孩子到即将退休的教师,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阅兵式的节奏跳动。
这是内江二中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01 红色基因,革命根基
内江二中的历史是一部内江县革命先烈的红色革命和教育救国的创业史。学校由中共内江县第一任特支书记黎灌英和共产党员廖释惑、钟伯勋、谢独开以及爱国民主人士李仲权等人于1925年创建,1926年春正式开学。
建校初始,学校称为“内江公学”,成为中共内江县党部宣传革命、培养革命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
抗战时期,学校积极投入救亡运动。主持校务的李仲权继承自“9·18”事变以来将抗日爱国宣传融入学校教育的传统,持续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还在中共四川党组织和中共内江党组织的指导下组建了若干文艺团体,宣传抗日救国,在内江县甚至成渝两地引起极大反响,掀起了内江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
内江二中这片红色沃土培育了无数杰出校友:范次希,沱江初级中学2班校友(范长江二弟),革命烈士。抗日军政大学毕业,1942年在对日反扫荡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谢薇若,沱江中学女5班校友,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积极组织、参加我党的抗战宣传团体,为老地下党员,曾于重庆与江竹筠(江姐)共事革命工作;黎邦烈,沱江中学初15班校友,内江工学创始人黎灌英之子。解放初考入解放军航空学校,后任航空工业部611研究所研究员、《机动情报》杂志编辑等职,多次立功受奖;王锡仁,沱江中学校友,著名作曲家。代表作有享誉大江南北的《珊瑚颂》《父老乡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白发亲娘》《中国的月亮》等;曹汉麒,高1955届校友。航天部国防五院著名雷达专家,曾作为钱学森助手多次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试制与试爆工作,参与摧毁美制U2飞机的测控工作,他主研设计的气象雷达曾获国家科技一等奖;阮颖铮,初1953届、高1956届校友。主研《反舰导弹隐身技术应用基础》等三项科研通过航空航天部技术成果鉴定,获中国专利两项,出版专著5部;李宗扬,高1959届校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导。曾参与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水下火箭、通讯卫星等技术项目,获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余项;郑远隆,高1960届校友,从事导弹及航天研究与制造环境工程设计,荣立“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讯卫星”三抓工程及科研工作三等功。赵汝进 初1997届、高2000届校友。研究员,博导,先后主持北斗三号、载人登月、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制工作,作为负责人领衔团队获北斗三号工程建设先进荣誉。
02 开学第一课,铭记与奋斗
9月1日,内江二中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今年节目的主题是“铭记与奋斗”。
这堂特殊的课程以数字化场景再现、沉浸式讲述、实景课堂等多种呈现方式,生动讲述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学们看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抗战故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懂得了肩负的历史责任。节目结束后,许多学生表示要将感动转化为行动,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珍惜当下,勤奋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03同看阅兵,砥砺奋进
9月3日上午,内江二中组织全校6000多名师生共同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学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收听收看过程作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和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
04 爱国传承,弦歌不辍
内江二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教育,早已融入学校的百年办学的整个过程。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家乡及学校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师生党史及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墓地清明祭扫、到范长江纪念馆参观学习、组织师生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实现学而促行、行而践学的办学理念。作为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学校,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图文:王秀兰
编辑:邹馨悦
一审:张立洪
二审:程梅
终审:谢华权